亚州一区二区视频|日日夜夜做夜夜爱|老司机另类福利AAA|97在观看大香蕉|Ts人娇一区二区|欧美久久生活片伟|亚洲婷婷强奸无码|婷婷精品秘 进入|成年人视频xx中文字幕日韩|性爱av在线免费

永濟市普救寺重修記

2022-05-30


  春季,野花野草萌動蓬勃的季節(jié),蟄伏了一冬的人們也像蘇醒的萬物一樣,要向大自然邁進。暖暖的春陽、金黃的迎春,解凍的河面、歡唱的山泉。

  20世紀80年代,人們對于旅游這個字眼還有些陌生。不過,文化、文學的力量在空中綻放,殘破的歷史遺跡便在文化的導引下,一點點迎來了春天,獲得了新生。


  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的永濟普救寺,只能叫鶯鶯塔,寺已不復存在,只有三間觀音洞。暗淡而簡陋的窯洞,地上碎石斷磚,有小草從磚縫中長出,看上去有些荒涼。



  這里就是蒲劇《西廂記》的故事發(fā)生地。相傳,鶯鶯塔是由匠人師傅所修,南邊中條山上萬固寺塔是由他的徒弟所修。師傅修的鶯鶯塔外形沒有萬固寺塔雄偉,但人在鶯鶯塔腳下?lián)羰?,能聽到青蛙的叫聲,俗稱“普救蟾聲”。夜深人靜時,在塔前還能聽到唱蒲劇的聲音,頗有幾分神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經(jīng)有兩次重修普救寺的動議。1961年,戲劇家田漢先生來永濟采風,專門去看了著名的戲劇搖籃、《西廂記》故事發(fā)生地普救寺。那時的普救寺塔雖然高聳,但寺是破敗的,早已沒有了往昔的規(guī)整與宏偉。田漢先生根據(jù)戲劇中的描寫,很認真地繪了普救寺的草圖,西廂、花園、梨花深院、大殿、正法堂……



  田漢的熱情很高,希望永濟當?shù)啬鼙M快修復普救寺,保護好戲劇文物。因為這種機緣,普救寺在1965年被定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歷史為它的重建做了一個小小的注腳。但時機尚未成熟,那是一個動蕩的年代,隨后的文化大革命,更是讓人們對寺廟、塔院敬而遠之,普救寺便繼續(xù)孤獨、沉寂。

  20世紀80年代,時任山西省副省長白清才等領(lǐng)導同志因為對《西廂記》頗有研究,所以對普救寺很是關(guān)注,在他們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由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時任所長柴澤俊先生主持,普救寺修復工程正式啟動。

  立項時,永濟當?shù)赜嘘P(guān)部門申請資金190萬元。這其實不是實際預算,是比實際少了許多,因為擔心省里批不了。但省領(lǐng)導很開明,他們說,你們好好建,資金我們想辦法。



  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修舊如舊。23座仿古建筑,房上用的琉璃瓦全是在普救寺里燒的。那樣既節(jié)省了運費,又減少了搬運中的破損,降低了成本。許多永濟當?shù)乩习傩蘸忘h員干部都付出了勞動的血汗和一去不再復返的光陰。從1986年9月到1989年12月,普救寺修成了,用去了400萬元,修舊如舊,亭臺樓閣,梨花深院,回廊石階。

  普救寺修成后,社會反響之好前所未有。最有分量的評價來自當時山西省委副書記王大任同志。他來永濟調(diào)研時,看過普救寺后非常高興,回去后在一次省級領(lǐng)導參加的大會上,他很感慨地說,真想不到,永濟辦了這么好的事情,花了400萬元,修舊如舊建起了23座仿古建筑,真不簡單。

  修成之后,永濟老百姓和周邊縣的游客舉家來游,在寺院大門外的廣場上吃碗炒涼粉或者扯面,再在塔前留個影,儼然成為一種時尚。



  普救寺景區(qū)的興旺像一朵早開的花,一下子攪動了永濟縣旅游事業(yè)的春意。當時,永濟縣交通局去開發(fā)五老峰了;永濟縣文化局、文物局去發(fā)掘古蒲津渡黃河大鐵牛了。普救寺旅游管理所和文物管理所成立了,雖然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但也紅紅火火,尤其是風景如畫、游人如織的情景讓人興奮。

  時年47歲的永濟縣旅游局局長仝毅曾經(jīng)感慨,半輩子忙碌,沒有留下什么,但是參與修成普救寺實在是一件讓自己欣慰的事情。

  如今的普救寺,風景更好了,還融入了現(xiàn)代時尚元素,可以說“舜風唐韻,魅力永濟”中,有它不可或缺的風姿與格調(diào)、浪漫和文明?,F(xiàn)在每年的金秋時節(jié),普救寺要舉辦愛情文化節(jié),舜都蒲坂、大唐中都蒲州的厚重與深沉,可能都在這常辦常新、生生不息的節(jié)日里,在這來來往往游客的祈愿與祝福中,得到了續(xù)寫和傳承。


  普救寺位于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臨壑,唯東北向依塬平展。原來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里地勢高且寬敞,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則天時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關(guān)于寺名的來歷,傳說五代時,河東節(jié)度使作亂,后漢朝劉知遠派郭威去討伐,圍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問策,僧曰:“將軍發(fā)善心,城即克矣!”。郭威當即折箭為誓,翌日破城,滿城百姓得救,從此更名普救寺。


  自1986年以來,新修復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為上中下三層臺,東中西三軸線(西軸為唐代,中軸為宋金兩代,東軸為明清形制),規(guī)?;趾?,別具一格。從塬上到塬下,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托勢,逐級升高,給人以雄渾莊嚴、挺拔俊逸之感。張生借宿的“西軒”,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馬解圍之后張生移居的“書齋院”穿插其間。寺后是一地勢高低起伏、形制活潑的園林花園。園內(nèi)疊石假山懸險如削,鶯語雙亭飛檐翹角。荷花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鶯鶯的“拜月臺”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屹立在寺中的鶯鶯塔,不僅形制古樸、蔚為壯觀,而且以奇特的結(jié)構(gòu)和回音效應著稱于世。游人在塔側(cè)以石叩擊,塔上會發(fā)出清脆悅耳“咯哇、咯哇”的蛤蟆叫聲,方志中稱其為“普救蟾聲”,為古時永濟八景之一。

  普救寺的建筑由寺院和園林兩部分組成,寺院部分在前,園林部分在后。

  山門上懸掛著中國佛教協(xié)會原會長趙樸初題寫的寺名橫匾。普救寺的寺院建筑,大致分布在三條軸線上。從前到后,西軸線上的建筑有大鐘樓、塔院回廊、鶯鶯塔、大雄寶殿;中軸線上有天王殿、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藏經(jīng)閣;東軸線上有前門、僧舍、枯木堂、正法堂、齋堂、香積廚等。大雄寶殿內(nèi)供著三尊石佛。這三尊石佛都是立像,其中釋迦牟尼佛像高3.9米,均是20世紀80年代修復普救寺時在塔后33米深的地下出土的。從佛像的藝術(shù)風格看,這當是南北朝時期的作品。


  跨進山門,沿石階而上,即至飛檐翹角、氣勢雄偉的大鐘樓。此樓全高17米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仿唐建筑。樓上懸匾“大鐘樓”,是中國著名書畫大師董壽平先生所書。樓前楹聯(lián)系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衛(wèi)俊秀先生撰寫。聯(lián)曰:“高標跨穹窿,百尺危樓獨雄秀;鐘聲震寰宇,萬念俱空悟世人?!甭?lián)語帶有濃郁的佛家韻味,寫景貼切,字體古樸蒼勁,頗有意境。

責編:王春寧

媒體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