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機關事業(yè)單位開始整頓:吃空餉的好日子到頭了!7類人將被重點清理!
“編制不等于保險箱,工資不是白撿的錢袋?!?
一場悄然進行卻聲勢浩大的清查行動,正在各級機關和事業(yè)單位內部展開。目標明確,直指老問題:吃空餉。
這是制度性腐蝕,是效率的隱形殺手,更是對奮斗者的最大諷刺。
現(xiàn)在,這口長期被捂住的鍋,終于揭開了。
人社部、財政部、審計署、中央編辦四部門聯(lián)手發(fā)文,部署全國清理“編外吃編、空崗領餉”問題。湖南、吉林、陜西等地快速響應,僅湖南一省,就清退了超3000名違規(guī)在編人員。這不是一場常規(guī)檢查,而是一場制度清洗。
什么叫吃空餉?通俗點講,就是“人在賬上不在崗,工資照樣進口袋”。這不是秘密,而是潛規(guī)則;不是偶發(fā)現(xiàn)象,而是多年沉疴。
基層一線感受最深。有干部吐槽:“一個辦公室,仨人干七個人的活,還得替那些‘掛名神仙’打卡。”最典型的是這七類人:編有其人,人無其崗;一請假就“蒸發(fā)”;退休后“幽靈發(fā)薪”;人都走了,工資還走賬;犯了事,照樣領;崗位造假,集體分肥;甚至連死人也在“領工資”。
制度出了問題。監(jiān)管出了空子。更重要的是,長期縱容讓某些人以為這是“體制紅利”。
現(xiàn)在,紅利變成了雷區(qū)。一旦踩中,不光清退,還要追責。錢要退,編要砍,領導也跑不了。
以前有漏洞,現(xiàn)在有系統(tǒng)。全國正在推行“實名在崗管理”——誰在崗,系統(tǒng)說了算;誰不在崗,工資、津貼、補貼一律停發(fā)。每季度檢查,每年抽查,實名舉報必須回應,不回應的單位,一把手問責。
一個實事求是的現(xiàn)實:吃空餉,從來不只是貪小便宜。它是一種對公共資源的占用,對財政資金的掠奪,更是對規(guī)則底線的挑釁。編制,本該保障基本服務,卻在一些地方成了變相收入工具。
而更可怕的是,吃空餉者在損害制度的同時,還制造著“寒蟬效應”。有的人埋頭苦干沒晉升,有的人一臉輕松照拿績效。長此以往,制度再嚴,也會松弛;人心再正,也會動搖。
所以這次整頓,意義不僅在于“清人”,更在于“正風、正心、正制度”。
有句話說得好:“鐵飯碗不是鐵打的,而是鐵紀律打下的。”
不能讓守紀律、干實事的人寒心;更不能讓鉆漏洞、耍滑頭的人得利。整頓的背后,是一次制度的自我修復。
有人擔心,這會不會搞一陣風?不會。這次改革背后有系統(tǒng)、有政策、有責任鏈條。一旦查實,誰批的,誰簽的,誰知情不報,一并處理。單位不自查,紀委就來查;一級不負責,上級聯(lián)動追責。
這也是一次財政的主動減壓。數(shù)據(jù)顯示,一些地方每年因“吃空餉”造成的財政浪費高達上億元,這些錢本可用于改善公共服務、保障基層民生。
也有人問,清查之后編制會不會緊縮?答案是:該砍的砍,該用的用。編制從來不是養(yǎng)閑人的工具,而是服務群眾的杠桿。擠掉水分,崗位才有真正的價值。
吃空餉的好日子確實到頭了,不僅是政治信號,也是現(xiàn)實選擇。在精細化財政管理和高壓式問責機制面前,老辦法、老關系、老套路將不再適用。
這是一場必須進行的自我革命,是制度對不作為的“最后通牒”。體制改革,從來不是口號,而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清理。不能等到財政吃緊、群眾寒心、信任塌方,才亡羊補牢。
對每一個仍在一線踏實工作的體制人而言,這次整頓不是壞消息,而是公道的回歸,是公平的發(fā)聲。
制度的意義,不在于寫在紙上,而在于落實在崗上。吃空餉清理,不是簡單的懲戒,而是一種時代的醒覺。有人該收手了,有人該醒悟了,而制度,必須一直醒著。
中國法制熱點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中央網(wǎng)信辦舉報投訴
中組部舉報投訴
全國文化市場舉報平臺
我為群眾辦實事
社會組織政務平臺
人民法院調解平臺
國家政務服務平臺
自然資源部門戶網(wǎng)站
中國軍事網(wǎng)
法制網(wǎng)
12309中國檢察網(wǎng)
中國普法網(wǎng)
司法部
法律咨詢
民工求助
向中紀委監(jiān)委投稿
我向總理留言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鳳凰網(wǎng)
中國新聞網(wǎng)
中國經濟網(wǎng)
中青網(wǎng)
中國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人民網(wǎng)
央視網(wǎng)
中國文明網(wǎng)
國務院
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
國務院督查
騰訊
龍采
國務院扶貧辦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