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換了馬甲,又卷土重來。
某地縣委辦公室,通報了一起假調(diào)研事件。
一天跑三個點,每個點停留不超過10分鐘,統(tǒng)一拍照、統(tǒng)一話術、統(tǒng)一材料,連拍攝角度都提前定好。
問題被群眾舉報后,三位責任人被通報,直接影響職級晉升。
比起真問題,一些單位更擅長包裝問題。
有動作,卻無作為,是現(xiàn)在查得最緊的技巧型四風。
上圖為四風要聞
原創(chuàng)/許二野:身在局中,眼里有風
“話我說了,文件我發(fā)了,任務我部署了,至于有沒有效果,就別問了。”
這是典型的組織行為學惰性。
中央紀委多次點名“四風”變異問題,尤其是紙面落實、會議落實、口頭落實三類高頻操作。
這類做法的實質(zhì),是缺乏推動落實的能力與意愿。在一些地方:
動輒召開層層轉達式會議,各單位把上級精神,逐字逐句再講一遍,內(nèi)容原封不動,但沒人討論怎么做。
布置任務時搞避實就虛,領導開會強調(diào)責任,具體任務誰干、怎么干,全靠會后再議。
查問題搞留痕主義,哪怕實地一趟沒跑、工作一項沒動,也能通過拍照打卡、
發(fā)材料、日志式填表讓系統(tǒng)滿分通過,走形式中的形式主義。
中紀委通報中就有典型案例:
某機關單位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專項活動,最終報上來的項目,95%是以往早就完成的,實則是借活動湊數(shù)。
為什么“四風”變種更危險?
它不再依賴權力交易,而是變成了用制度表達,掩蓋不作為的慣性文化。
大家怕說錯話、怕?lián)熑?,形成路徑依?/span>,真抓實干的人越來越沉默。
針對這些“新包裝、老問題”,紀檢監(jiān)察系統(tǒng)已經(jīng)開始調(diào)整研判口徑,基層查辦人員在匯報中頻繁提到:
“技巧型四風”問題,是當前作風整治中,最難啃、最難看的硬骨頭。包括:
① 搞自我包裝式匯報:所有問題都歸因為群眾誤解、政策新變化、執(zhí)行經(jīng)驗不足,報告寫得滴水不漏,實則不見實招。
② 擺出高姿態(tài)式關心:調(diào)研只看點對點,聽取只找熟人講,視察時專挑樣板村、試點鎮(zhèn),真實情況永遠不入耳。
③ 動輒打官腔、說大話:比如領導批示務必落實、必須整改、全面加強,卻不給資源、不定人員,等于什么都沒說。
④ 事后責任歸位式甩鍋:一旦出事,層層追責下壓,結果是最末端干部背鍋,真正拍板者“全程無痕”。
四風處罰指南 作圖/許二野
作風問題表面是形式、實質(zhì)是態(tài)度、根本是責任。
日前,已有多地紀委將走過場、搞應付、程序式落實,列入專項治理對象。
這些行為,不直接違法違紀,又容易借落實機制自圓其說,是典型的責任規(guī)避與能力惰性。
它不靠利益輸送,靠制度空轉,更隱蔽、更頑固。
制度不是甩鍋的擋箭牌,工作也不是考核的表演舞臺。
干部,需要會干事。規(guī)矩,不在嘴上,在行動上。
中國法制熱點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中央網(wǎng)信辦舉報投訴
中組部舉報投訴
全國文化市場舉報平臺
我為群眾辦實事
社會組織政務平臺
人民法院調(diào)解平臺
國家政務服務平臺
自然資源部門戶網(wǎng)站
中國軍事網(wǎng)
法制網(wǎng)
12309中國檢察網(wǎng)
中國普法網(wǎng)
司法部
法律咨詢
民工求助
向中紀委監(jiān)委投稿
我向總理留言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鳳凰網(wǎng)
中國新聞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中青網(wǎng)
中國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人民網(wǎng)
央視網(wǎng)
中國文明網(wǎng)
國務院
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
國務院督查
騰訊
龍采
國務院扶貧辦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