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最近,體制內掀起了一陣大風,就像是一場大清掃,把一些不好的工作習慣都給揪了出來。中央審議了《黨中央決策議事協(xié)調機構工作條例》,明確表示要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和衙門作派。這可不是說說而已,好多地方都已經開始行動了,對公務員的工作習慣展開全面排查。
一、不做事的人,危險了1
以前總覺得形式主義年年都在講,年年都在查,能有啥不一樣?但這次真的不一樣了!中央直接從頂層設計出發(fā),要推動整個系統(tǒng)的作風大改造?,F(xiàn)在重點看的是誰真正在干事,光搞花架子,那可不行了。
多地相關部門都放出消息,公務員的日常工作習慣,以后就是紀律監(jiān)督的新重點。只要被認定是在搞官僚作風、衙門作派,那就得被處理,而且處理結果有記錄,啥習慣導致的都能查得出來。那些平時愛耍點小聰明,在權力末梢搞點形式主義的,這次可要小心了,新一輪審查可不會放過你們!
二、只做樣子的人,最先被揪出
官僚作風、衙門作派可不是一天兩天養(yǎng)成的,現(xiàn)在清單已經列好了,全系統(tǒng)都開始排查了。
1、把開會當落實,用發(fā)文代替執(zhí)行
有些地方一天開好幾個會,一周要寫好幾份總結。為了顯得會議重要,領導講話必須登上內刊,傳達精神比啥都急,可工作到底進展咋樣了,卻沒有人來關心。最新的相關部門通報說得明白:光靠開會傳達會議,用文件落實文件,實際上啥實事都沒干,這個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就好比天天喊著要跑步鍛煉身體,卻從來不邁出家門一步。
2、不調研、不下沉,喜歡拍腦袋決策
上面政策下來,大家就得執(zhí)行,可壓根沒人問問基層能不能行得通過。調研就像走過場一樣,發(fā)個問卷敷衍一下,最后政策落地,領導看著滿意,老百姓卻沒啥感覺?!都o律處分條例》里都寫了,脫離實際,搞“一刀切”的部署,這就是官僚作風、衙門作派。這就像給所有人都一樣尺碼的鞋子,也不管是不是合腳。
3、留痕當實績,過度打卡、過度截圖
為了應付檢查,辦公室打印機一天到晚響個不停,又是APP打卡,又是群里截圖的,紙質臺賬堆得老高,甚至有人下班還專門回辦公室補拍工作記錄。這些所謂的“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不但沒幫上工作,反而成了干部們的負擔,中央已經點名要整治了。這就好比上學時只知道抄筆記,但卻從來不認真學習知識。
4、只想露臉不想擔責,只求出彩不求實效
有個單位因為匯報材料包裝得不夠好看被批評了,然后主責人員就要求每份材料都得加領導金句,統(tǒng)一視覺模板,連PPT封面都得精心設計,結果干實事的人比不上做PPT的,整個工作氛圍都變味了。表面文章做得太多,實際落實卻太少,這種情況就是這次重點要糾正的。這就像參加比賽,只注重外表打扮,卻不苦練真本事。
5、層層加碼壓實責任,把任務變成負擔
任務從市里傳到區(qū)里,內容多了不少;從區(qū)里傳到街道,時間又少了幾天。到了基層,任務翻倍不說,還得簽責任書、上墻公示、建立專項臺賬。之前有個縣城,就因為任務指標定得太高,時間又壓縮得太緊,結果基層只能數(shù)據造假、虛報任務,好多干部都因此受了處分。這就好比本來挑100斤的擔子,非要加到200斤,能挑得動才怪。
三、組織留下的,是能突破困局的人
組織看重的是你做的事有沒有用,有沒有給下級減輕負擔,有沒有對結果負責,有沒有為老百姓解決問題。判斷一個干部能不能提拔,就看他有沒有能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些光嘴上說落實,可事實上事情卻沒辦好;只知道服從命令,卻不負責結果;表面上忠誠,實際上卻沒擔當?shù)娜?,在組織眼里,這價值可不高。能被組織留下的,都是能推動系統(tǒng)進步,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
寫在最后:
留給公務員們的,只有一條路:轉變。今天你不主動轉變,明天可能就會被迫改變。官僚作風就像慢性病一樣,日積月累就耽誤事兒?,F(xiàn)在組織下了決心,要開刀治病,要像去除疾病一樣,根治這些頑疾。只有能打破困局,真正解決問題的人,才能留下來,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想靠著走流程、做表面功夫的日子是過不下去了,這形勢下,混日子比犯錯誤還危險呢!期待公務員們都趕緊行動起來,改變不好的工作習慣,實實在在為工作、為老百姓多做實事!